导入数据...
 
人才培养
 
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度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峨眉山文化考察之旅
时间:2013-05-20 11:08:4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查看:1996

2013年5月16日至18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汤洪副院长策划和带队下,来自泰国、韩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波兰、西班牙、俄罗斯等国的20多名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峨眉山文化考察之旅”,国际教育学院杨颖育副院长也参加了此次文化考察活动。

峨眉地处四川盆地西南,植被茂盛,山体储水丰润,加之峨眉山势高耸,垂直高差达2500米以上,山间云横雾罩,常年雨量充沛,春夏季节尤见多雨。进山之时,便一直伴随着淋漓不断的雨势,好在领队早有准备足够的雨衣、雨伞,雨天并没有丝毫影响众多队友的登山兴致。加之在领队老师的提前通告下,广大同学全部换上轻便牢固的平底登山运动鞋,登山之前每人配备一根轻巧合身的登山竹杖,队伍前行有身体健壮,登山经验丰富的带队指导,队伍最后有负责安全,保证全体每一个队员都顺利安全行进的看护老师,因此在看似艰难困苦的登山行程,登山队员却能在苦乐参半,有备无险的登山旅途体会到山水的润泽,风雨的趣味,自然的亲和,人文的幽邃。

留学生们在学校里缺乏远足锻炼、意志训练和亲近自然的机会,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攀登中国四川的名山峨眉。“峨眉”作为中国文化和四川文化中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文化符号,在很多外国人,包括在我们一行的留学生中间都已经是早有耳闻,“峨眉”在中国的山水文化、地域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古典诗词散文文化乃至于对于西方和东亚东南亚当代年轻人尤其感兴趣的武侠文化版图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一谈到“峨眉”的时候,所有的留学生同学对峨眉山此行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向往之情,即便是在组织老师特意的告诫叮咛之下,在同学们事先已听闻到峨眉登山的辛苦劳累,重重风雨险阻之后,报名登山的同学也都没有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仅此就已超出了活动组织老师的预料。登山途中,一支拐杖,一步台阶,一棵高耸古树,一阵潺潺的溪流,一块腹满青苔的石碑,一座笼罩在云雾之间的古老寺院,都无不作为一种生动美丽的中国记忆,从而深深融进每一个留学生同学的生命感受和文化体验里。

登山如人生,上山的路程注定是一次艰苦的行程,而峨眉山的山路又是中国所有名山中攀行路程最长的山路。单面行程就达到60公里以上,而且随处山高路陡,峭壁悬崖。在我们的第一天行程之中,由山脚到山腰,由五显岗、清音阁到一线天,山路渐行渐陡,行程渐多渐长。队伍一行仅有男生5名,加上带队老师8名男性,其余全是女性队员,在带队老师安排下,全体队员采取分块分组,组员帮扶的方式,将所有同学按4到5位分成五组,每位男生各任一组组长,帮助带领和照看好每组的3到4位女同学。行路两小时后,进入峨眉山三段最陡峭难行的山路的第一段,即“九十九道拐”的时候,已有少部分体质较差的女生出现体力透支的情况,逐渐落在队伍后面,这时令我们欣喜的一面看到了,体力好的男生同学停下来,主动帮助女同学背负行李背包,或者在陡峭的石梯上搀扶着体力差的同学共同行进。他们确实担负起了组长的责任,也真正体现了同学、组员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彼此友爱,情同一家的集体情怀。无论如何,这些在困难之中表现出来的年轻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同窗情谊以及互相关爱,不分你我的美好品质都是令所有登山者,尤其是活动组织老师所倍感欣慰的。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对于彼此之间尚且不太熟悉的面孔和人名,同学们却能在这样一种淋漓不断的雨程中迅速拉近距离,贴近心灵,消除陌生感和差异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化考察”这一单纯的活动目的,而使所有的同学都更进一步获得了情感、人伦、心智、道德情操以及体能、耐力、坚韧之意志等多方面综合性的洗礼和升华。我们知道,教师和学校的情感、人文、道德教育,倘若只以语言的形式呈现,永远都与生活隔了一层,永远都是灰色暗淡的,只有将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注之于实际的生活与身体实践,注之于鲜活灵性的山水自然,我们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最大程度实现其文“化”的目标。这一点不管是针对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而言,都概莫能外。老子云:“行不言之教”,孔子亦曾说过:“载之空言,不如托之行事之深切著明者”。孔子之言虽然不是针对山水实践之教育事业而发,然而用之于此处,尤见亲切。

在三天的行程中,由于前两天都是雨天,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行进的路程,但另一方面,雨中登峨眉,雨中游峨眉,这本身又是一种难得的游览和考察体验。峨眉山水,山高谷深,丛林翠莽,当行进途中的溪流瀑布,古树巉岩都掩映在雨帘之中,笼罩在茫茫雾色里面的时候,我们真正才能体会到了一种迷幻朦胧、人在云端的感觉。于是在行路之余,在山间小憩的途程之中,在早晚住宿聚餐的时候,带队老师不时地给留学生同学介绍“峨眉”山名的来历,介绍中国的山水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介绍虚实相生、若有若无的山水绘画和诗词意境,也给他们讲述中国的神仙、宗教文化以及武侠文化。当我们以拆字的方式给留学生讲述所谓的“仙人”即是指“山中之人”,特别是指那些常年静居山里,与世隔绝,一心修道以求长生的道家中人的时候,同学们便相对轻易而具象的体会到了所谓“神仙”的真正蕴含。兴致浓时,带队老师汤洪副院长就在餐席之间即兴为在座同学朗诵《蜀道难》、《将进酒》,朗诵李白、苏轼描写赞颂峨眉的优美豪放诗句。而同样情致大开的同学们也不失时机地以诗歌朗诵、绕口令、歌曲演唱、舞蹈、相声等才艺形式为整个登山旅程增添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可以想见,这样的师生交流、对话现场也为队员随兴所致,毫无拘忌的汉语表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巧妙契机。终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我们在考察行程的第三天,也就是最后攀登金顶的时候,当天峨眉天色放开,晴空万里,丽日朗照,偶有白云自远方飘过,佛境三千世界竟是出奇的清澈透明,自在无碍。数百里之外的贡嘎雪山,四姑娘雪山等,盈盈出现在远方湛蓝的天际线下,时与白云相互映衬。舍身崖下,放眼东望,去日所经之山岳形势,即目在眼;远方曲折辽远的青衣江、大渡河于正东向的乐山市区交汇,水面波光粼粼,艳阳之下泛起层层银浪,如在目前。同行的众多师生不禁为峨眉山此日难得的晴丽天色,难得的绝佳胜境再次折服,也真正地体会到汉语所言“不虚此行”这一成语所指向的深刻意义。

我校对外招生宣传、教育教学工作却早已成功地组织开展了近十年之久,业已取得较大成效,并且培养毕业了数届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汉语留学研究生上百名。广大留学生同学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对中国语言、中华文明以及中国地域文化特征都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众多在川学习的外国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对于四川山水文化进一步切身体验,亲密接触的机会,我校孔子学院在学院领导老师的精心策划安排下,特地在本年度留学研究生奖学金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之间在两个年级中间,总共有二十余名留学生同学报名参加并全程顺利完成了此次文化考察活动,经过三天的辛苦跋涉,此次活动在广大师生同行者的热情参与下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丰硕的活动成果。

 

编辑: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