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下午4点,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嘤鸣讲坛”第24期第167讲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第一教学楼301教室顺利举行。主讲人省级非遗“四川吟诵(川北吟诵)”传承人,广元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洪教授为大家带来“古诗文的吟诵世界”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主办,学院向东博士主持。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文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陈洪以“你听过吟诵吗?”为引,结合《静夜思》及北京冬奥会“击缶而歌”的传统文化元素,阐述了中华吟诵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传承,并鲜明指出“丢掉了文化传承,我们什么都不是”,强调了文化认同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随后,陈洪以“古人是怎么读书的”切入正题。通过两段珍贵的视频材料,系统阐释“自古读书皆吟诵”的历史事实,指出在百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所有中国文人都是吟诵的。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何为吟诵,进一步辨析了吟诵与歌唱、吟诵与朗诵的本质区别,指出吟诵具有即兴、简单多化、与音乐性等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陈洪还特别回顾了叶嘉莹先生在呼吁抢救与保护吟诵传统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正是这样的努力使吟诵在当代重现生机。
在介绍吟诵的腔调与流派时,陈洪特别指出,现今传统方言吟诵面临传承困境,主要源于地方方言的逐渐流失。此外,他简要讲解了普通话的基本调与吟诵调,通过密切地结合诗歌本身,告诉了同学们普通话吟诵的基本规则,并强调学习者要掌握自己的一套吟诵符号体系。讲座最后,陈洪以唐调的形式吟诵了《蒹葭》等古典名篇,生动展现了吟诵艺术经久不衰的魅力,并现场与师生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古诗文吟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朱欣宇 摄影:朱欣宇 编辑:钟鸣璟心 审核:汤洪 终审:马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