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西部地区最早开展留学生教育(1980年始),2005年正式创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现有40年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秉承“中西融通,知行合一”的院训和“博观约取,化裁天下”的院风,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全面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努力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自信特色发展,使学院成为西部地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和来华留学生培养基地。四川师范大学于2005年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2013年学校按照教育部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成立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7年办学历史。
一、办学定位
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国家战略,秉承“中西融通、知行合一”的院训和“博观约取、化裁天下”的院风,引领西部地区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掌握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的学术型、创新型人才。
学院始终贯彻中华语言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培养具备中外语言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国际教育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能以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能在国内外各层次、各类别学校或机构从事跨语种、跨文化国际中文教育,在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国际应用型人才。
二、建设举措与成效
学院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高度契合现阶段国家对外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部署。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情况。培养方案强化理论基础、突出科教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况。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院建立了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学院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学院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并与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共建科研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国际教育学院培养过程的优势和亮点在于,第一,课堂内外的积极联通;第二,学术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第三,培养过程的多学科融合。
(一)教学资源与利用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积极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及以学生学习学业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科研、数字技术与教学改革的积极融合。学院实现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的全覆盖,目前已建成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现代汉语1(线上线下混合型);出版和拟出版教材多部,其中包括《汉语国际教育论集》《汉语语句系统的逻辑语学义学研究》《中国古今寓言》《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法》;2021年起逐步更新建设学院三楼8间专用教室、二楼专用大教室、三教4间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现已建成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需要的智慧教室十余间;在学科资源、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方面,一方面,学院形成了以“嘤鸣讲坛”、“嘤鸣读书会”与《嘤鸣集韵》学术刊物为依托的平台,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推进学科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教师队伍
学院为强化师德教育,在2021-2023年间召开多次会议,传达学校师德教育会议精神,带领老师们深入解读相关文件。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0位,约占教师总数的40%,已获及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6位,约占教师总数的60%。
2021年,教研教改比赛获奖及立项共12项,其中学院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项目建设情况得以发展,王飞华副教授《现代汉语1》获省部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3年,我院教师王飞华《现代汉语语音与词汇》和申娟《古代汉语》获批2023年四川省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精品课程,申娟获2023年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七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预选赛三等奖,彭爽获2023年名扬奖教金“优秀本科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奖”评选暨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预选赛三等奖,解藜《外国文学》获批202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校级核心课程项目,刘娅莉在学校“首届青年教师粉笔板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申娟获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基金本科教学优秀奖。
近三年,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9项,市厅级和校级课题6项,共发表论文55篇,其中中文权威B类4篇,CSSCI期刊8篇。出版专著编著A类出版社3部,C类3部。
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第二,学缘背景的多元化与国际化;第三,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机制化与常态化。学院现有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3名,皆为本专业本科教育教学重点相关方向。近三年,引进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5名,其中两人获副高职称,进入学院工作后,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活力。学院专任教师学缘背景多元,吸纳了全国近十所双一流高校的优质人才和留学日本、英国、德国、中国香港等海(境)外地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骨干教师。学院在教师学术和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建立了以高水平培训和资深专家指导为依托的教师成长体系,累计参加了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培训10余人次和各类指导20余次。
(三)学生发展
第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目前,学院共有学生党员22人,先进典型与道德模范不断涌现,毕业生党员研究生升学率达55%,起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近三年,各级奖学金获奖70人次,各类荣誉称号121人次,省级、国家级奖项获奖9人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3100余小时。学院高度重视并持续完善学风建设工作,通过“寝室文化节”、“同辈分享会”、“最美学霸笔记”比赛、“三笔字”比赛、“嘤鸣之星”评选、表彰优良班集体等活动,强调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第二,学院本科生整体学业成绩普遍优异良好,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学术科研活动及竞赛。在学术讲座、教师科研、校内外竞赛的参与度上,保持了较高水平。
第三,学院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发展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育人效果显著。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学生发展特点突出、成效显著,有五大特点,其一、个性化学业指导保证考研率持续位列学校前茅;二、一对一帮扶促进就业率稳居全校先进;三、以各类竞赛和科研成果为导向搭建职业素养发展平台;四、以海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职业技能实践平台;五、本科生与留学生教学融合发展构建独特的国际中文教育路径。
(四)教学成效
近三年,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在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度、本科教学的保障度、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上都较为理想。
1.较好地达成了培养目标
学院贯彻学校“三心四能五结合”培养理念,培养具备中外语言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国际教育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外语,能以文明交流互鉴视角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能在国内外各层次、各类别学校或机构从事跨语种、跨文化国际中文教育,在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国际应用型人才。
学院较好地实现了以上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毕业生。学院建立了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机制,依据最近五年的跟踪评价数据,整体上学生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
2.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院依据社会发展趋势及学校专业发展导向,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让教学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在毕业时都达到了以下要求:1.专业知识扎实。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传播、现代教育技术、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综合人才;2.实践能力强。培养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思想道德素养高。培养具备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科学思维等综合素养的现代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较好。口碑吸引了优质生源。毕业生出口也较为理想,升学和就业的情况都比较好。升学情况上,我院学生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的比例一直非常高,每年都有超过50%的学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近三年,我院学生国内升学比例不断攀升,不断有学生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学习,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本专业国内研究生升学率平均在30%以上,一直位居学校各专业升研率前三。国外深造的同学,不断进入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名校学习,国外升学率也达到4.1%。本专业就业率也比较高,最近三年年均就业率在95%以上,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就业率也高于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平均就业率。近三年未就业及再考研(即就业率统计中的“其他类”)合计率仅为7.8%。从类型上看,本专业进入教育体系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较高,为14%,这符合本专业特点。本专业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比例也较大。
近三年,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12篇,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1项;231人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42项;247人申报并立项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45项,其中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61项。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42人次,337人次获得四川师范大学校级奖学金,160人次获评四川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123人次获评四川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90人次获评四川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92人次获评四川师范大学三好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率在20%左右。
三、学院特色项目
1.创设最久,历史底蕴丰厚。专业历经40年发展,建设历史居西部地区之冠,人才培养已积累成熟经验和丰厚底蕴。与时俱进,力争时代潮头。抓住发展改革的契机,积极作为,不懈发展。
2.专业互融,国际中文教师技能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语言文学的深厚底蕴、师范教育的成熟体系和多语种教学的国际特色,以显著的跨学科专业互融优势,彰显本专业教育教学的素养和水平。
3.依托成都,国际化都市保障人才培养的国际广度。属地成都为专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国际经济文化环境。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面向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缘结构,建设有巴蜀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新高地。
3.中外一体,教学实践互补高质。依托我校和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实行中外学生两套培养方案,构建“交互联动型”实践模式和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国际中文教育屡获好评。
4.就业和升学良好,高端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已培养1200余名国际中文教育高端人才及3000余名优秀留学生人才。十几所双一流高校和优秀企事业单位吸纳我校本科毕业生,为国际中文教育贡献了四川师范大学的力量。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嘤鸣园南二楼) 电话:0086-28-84767715 传真:0086-28-84761093 邮政编码:610068 管理入口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