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嘤鸣讲坛第98讲——逻辑语义学视野下的汉语语句的教学和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9月17日
  查看:380
  来源:

image.png

 2020年9月17日15点,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嘤鸣讲坛第九十八讲于三教305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为《逻辑语义学视野下的汉语语句的教学和研究》,主讲人为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海燕。

   刘海燕老师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提出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更加有效、高效地去教授母语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她谈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自然语言之一,汉语作为一种非形态语言,在句法上缺少严格的形态标记。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具有意会性的特征,形式和意义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异质同构”。因此这对于汉语非母语的人和计算机来说,理解和表达汉语是非常困难的。怎样从形式语义学角度把握汉语的意合性?怎样在汉语语句系统的规则设置上解释汉语语义对句法的弥补?从而描述汉语独特的句法语义对应规律,这些是汉语作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刘老师用大量的语料事实为大家讲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省略和隐含、汉语语序的特殊性、汉语虚词的特殊性、句法和语义的不对应以及汉语中的特殊现象等,从而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同时也调动了大家重新审视汉语的积极性。

   刘海燕老师还谈到,为了解决汉语的意合性特征,可以从形式语义学的角度,立足于汉语语句系统中语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内涵,利用逻辑学的一些工具和方法,对它们进行形式化的计算、编译和推演,归纳出其经典的逻辑语义表达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格度的验证,构建形式化汉语语句系统,为汉语添加形式化的“抓手”,也为实现人工语言的编译和转换提供重要的操作工具和指导思想。

   总之,对缺乏形态标记又具有丰富语义内涵语句,可以通过义素分析法、转换生成法、事件语义法、谓词逻辑法、构成法等形式,来对实现形式化的描写和分析,来解决外国人学习汉语和自然语言信息化处理中最棘手的语义问题,通过这些可行性的尝试,从而更快、更有效地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信息化处理。

   最后,刘海燕老师对大家给予厚望,她说,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每一个国际汉语教师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和素养,希望同学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更好地锻炼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撰稿:王诗媛      审核:汤洪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