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杨颖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不仅是面向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专业人才,更是传播中国文化,架筑中外文化桥梁的使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中的这句话,是我院所在的嘤鸣园名字的由来,不但寄予了上一辈川师外事工作者对国际交流的厚望,也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汉语热潮不断升温,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特殊素质。
首先,具备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学习过程中要扎根汉语本体知识,培养深厚的语言学修养,系统把握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还要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的相关知识,以适应留学生教学的需要。
其次,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汉语阐释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汉语知识全面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让世界通过汉语学习了解中国,增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再次,掌握1一2门外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名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授知识与文化的双重责任。同学们要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的认识、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是汉语推广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已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手段,也必将为世界文化的多元交融和共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特此与各位同学共勉之!
——摘自2014年9月3日《四川师范大学校报》第568期(总第568期)《学院院长谈专业学习》栏目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