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上午十点半,国际教育学院邀请到美国肯恩大学孔旭荣教授,在学校狮子山校区7教306教室作了题为“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立和课堂教法”的讲座。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颖育代表学院对孔旭荣教授表达了欢迎,李淼老师和王茜老师主持讲座,学院刘延超教授、毛竹老师、张戎茸老师、肖达娜老师、郎斌老师和近40名慕名前来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讲座。
孔旭荣教授讲座介绍了在美国公立大学设立课程的过程和挑战,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并由此感发的关于人文学科教学的现状和未来。孔教授从中文研究项目和亚洲研究项目的研究现状出发,以自身为实例,重点介绍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期前、中、后以及课堂前、中、后部分。例如:在学期中部分,设计了针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比如讲座、节日、参观当地博物馆;在课堂安排中,对学生的依赖性相对比较高,互动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教学方法。而后在答疑过程中,孔老师详细解答了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和疑难。
课程设置是本科生知识体系构架的基础,课堂教法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艺术,二者都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互动性强、个性化教学突出、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学生的参加和投入量大,这些优点均可以借鉴学习。
据悉,孔旭荣教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肯恩大学历史系,于2011年获得终生教授资格。目前为中文研究和亚洲研究学术项目的负责人,具有有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曾任教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诗歌,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评,以及丝绸之路和三世纪文学的关系。研究成果包括公元三世纪的辞赋发展,傅玄和陶渊明的研究,对文革中军装的研究,以及为中华书局翻译的《资治通鉴》和《后汉书》。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