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嘤鸣讲坛第130讲——近代汉语中“地”的两种特殊用法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
  查看:35
  来源:

    2023年11月24日晚七点,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在七教206教室举办了题为“近代汉语中‘地’的两种特殊用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淮北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的杜道流教授主讲,由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申娟老师主持。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参加了讲座。

image.png

    杜教授将上古汉语、现代汉语与近代汉语做了一个对比,帮助同学们破题,理解近代汉语的概念。杜教授指出,“地”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做名词,读di,为其基本用法,古今意义变化不大。并引用《说文解字》解释:“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说明这个字本义表示的是和“天”相对的概念。作为基本词汇,“地”这个意义一直保留到了现代汉语中。二是做标示状语的结构助词,读de;这是古代汉语所没有的用法,由此来说明“地”的用法经历了历时发展过程。从历时的角度看,“地”的发展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自魏晋以后的汉语中出现多种功能表现,曾出现在两种近代汉语时期常见,而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所不见的用法。

image.png

    杜教授还利用思维导图和大量的例子阐述了近代汉语中“地”的两种特殊用法。一是位于独立的动词后,表示动态。二是附着在谓词性单音节词根后,构成新词。杜教授语言幽默风趣,帮助同学们构建起对近代汉语中“地”的两种特殊用法的系统认识。加深了同学们对“地”的两种特殊用法的理解。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获益良多。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更加地深入地了解了近代汉语中“地”的两种特殊用法,明白了文字的古今意义及其演变、发展过程,激发了同学们对汉字研究的兴趣。有利于我们掌握和使用这些文字。文字发展史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投射。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社会及其沿革。

image.png

  主讲人简介:杜道流,男,文学博士、教授;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语文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修辞学习》《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对外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教研究》《戏曲研究》《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长江学术》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科教研项目多项;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撰稿:罗洁      审核:李斌   汤洪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