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嘤鸣讲坛第120讲——西晋士人隐逸思想和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2月22日
  查看:229
  来源:


图片3.png

    2022年12月1日下午15:00,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腾讯会议线上开展了题为“西晋士人隐逸思想和文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国际教育学院的郑佳琳老师,主持人是国际教育学院的叶珣老师,学院老师和177余名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郑老师从西晋士人切入,讲述了西晋“世族”与“寒素”两类士人,引人入胜,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接着郑老师从西晋寒素士人阶层出现的现实原因及对立隐逸观新内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以空间分隔为第一性的出处对立隐逸思想;又从思想来源和产生原因的角度具体阐释了以精神逍遥为第一性的出处相谐隐逸思想,增强了同学们对西晋隐逸思想起源的进一步了解。

    然后,郑老师以我们熟知的历史名人和具有代表性的招隐诗为载体,指出了隐逸思想的嬗变,同时也讲述了隐逸思想的题材转移和内涵流变,突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招隐诗主题在历时层面嬗变的同时,在共时层面也具有多样性。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寒素诗人将出处对立的隐逸思想从招隐诗转移到其他诗歌题材中。出处相谐隐逸思想在东晋门阀士族间得到延续和改良,名教自然合一成为玄言诗的中心命题,也意味着招隐形式的消失。

    在郑老师耐心的引导下,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西晋士人的两类隐逸思想:寒素士人认为出处是相互对立的价值选择,隐逸的本质在于形迹上的空间分隔;世族子弟则认为出处可以调谐,隐逸的本质在于精神上的逍遥适性。西晋的隐逸思想对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讲座的最后,郑老师向同学们表达祝愿并邀请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探讨西晋士人的隐逸思想和文学。本次的嘤鸣讲座也于知识饱腹后圆满结束。

图片1.png

图片2.png

   

    主讲人简历:郑佳琳:讲师,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在《文艺理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等发表论文。


撰稿:李彤锦               审核:张春兰、李斌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